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非電影) 中學年代讀書報告《唐山大地震》

(這一篇與電影無關,是我中學時代的《唐山大地震》讀書報)


讀書報告----唐山大地震

作者:錢鋼

出版社:新秀出版社

版次:一九八六年八月初版

我幸福,我仍好好地生存著,我幸福。

我幸福,我不是七六年的唐山市民,未在地震中死去,我幸福。

我幸福,我沒有見過什麼人的生命,在我面前被自然之手撕掉,不須在以後的日子背著什麼不可磨滅的殘酷記憶,我幸福。

我幸福,我不須在地震帶內憂慮著明天,我幸福。

我幸福。

*********

己不是第一次看《唐山大地震》了。今次我看此書,其實只是隨便翻翻而已。都看過了,內容還記得起----怎能忘記呢?送走幾十萬生命的災難悲劇,在你面前活活上演,想忘了?根本忘不了。

內容已知,無須多看,更沒有用心看----用心?能用心嗎?用心看,會悲,會傷,會怨,會怒,會疑,會惑,會哭,會嘆……豈能用心看?

不過就算翻書,我也未翻完全書。頁頁是鮮血,字字有生命,字裏行間竟有千斤重,每頁細看,真要給堵得喘不過氣來……受不了,全受不了,沒法看完全書。

《唐山大地震》顯然不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書!

《唐山大地震》共有七章,加上序拔,看了,原來地震是這樣地動山搖。

第一章、「蒙難日『7.28』」詳述了唐山地震發生經過,如震前先兆,及地震後人們的恐慌。第二章、「唐山----廣島」講述震後各單位各部門的反應。第三章、「渴生者」最令人感概,提到幾位唐山市民被埋在鋼筋水泥下數天至十數天才獲救的奇跡。第四章、「在另一世界裏」講及幾個地方,如外賓館,精神病院,地震後的事。第五章、「非常的八月」,關於救援工作所受的障礙。第六章、「孤兒們」談及震後父母相亡的孤兒們。第七章、「大震前後的國家地震局」最令人惋惜,地震局預測到地震,預布卻被上級阻慢了,以至幾十萬人不能避過如此災難。

「渴生者」一章的感慨,來自那生命力,那人性最自然的求生意志,那份使那麼人活了下來的意識。這份堅毅,我非常欣賞,我認為這簡直是人類最可貴的美德之一。

生還者中,我最欣賞的,是那蘆桂蘭大媽。如書中所形容,她是一個普通中國勞動婦女,自少守寡,在公婆處,一個勁兒地幹活,砍一天的柴,背上百來斤走幾十里,什麼苦頭也嘗過,就如長久歷史中千千萬萬的勞苦階層,毫無分別,普通得再普通也沒有。歷盡辛酸,磨鍊成堅強的生存意志,才可在地震的魔掌中逃出來。

看看我們現代人,吃得飽穿得暖,講營養求品質,什麼也是最好的,終生養尊處優,有所謂十指不沾陽春水,從未受挫折。

記得曾有某公司的新職員,上了幾天工便不幹,他說:「我爸爸亦未如那老闆般罵過我。」又記得某小朋友參觀公屋,他說:「不明白如此小的屋竟可住人。」現代人養尊處優,竟至於斯!

象牙塔內的現代人,受到最好的照顧,體質好像大大提升。其實我們從未遇過什麼風浪,生命力及生存意志變得薄弱不勘。你不見嗎?現今的人,略受挫折,便要生要死,殊不知生命之價值為何物。若地震出現在今天,恐怕地震未至,預佈到來時人都已給嚇死啦,更別說生還什麼的。

人的意志儘管可以強化及磨鍊,領袖人物們玩兒兒的殺傷力卻往往防不勝防。

這就是《政治的1976》。

此一小節談不多,只是說當時中國政府拒絕了當時外間各國的援助而已----拒絕了地震後,人民賴以為生,賴以渡日,而中國內部又相當缺乏的的救災援助而已。不對不對,中國大陸在紅紅太陽下國富民強,自給自足,人民那會需要外國援助,而且「美帝」之流,乃「階級敵人」,我國人民「當然」寧可「不怕犧牲」也不接受援助。

無他,文革時期,幾個高層孩兒淘氣,什麼鬥、什麼批、什麼爭、什麼反,還死得少了人嗎?區區拒絕援助,又不殺人了,救少幾個人罷,有什麼大不了?

根本沒什麼大不了。政治中,人民的生命就是這般賤!

第七章的地震局也一團糟。當時預測到地震,報告上級,要發佈出去疏散人民嗎?想清楚啊!預測準的,是「偉大毛主席領導」的功勞,你可沾不著邊兒;預測不準,人民疏散,如四川般停工停產,經濟損失,自己隨被打成現「現行反革命」或什麼「人民的敵人」。無端當災,豈不冤了。

不佈不佈,還是不佈為妙。但那可是死人的大事啊!死人?死了才算。死了人,那是天災人禍,怪得誰來,與我何干。再不是,就當是什麼「階級敵人」或「牛鬼蛇神」幹的好事好了,最重要的,是不關我事……

好一句不關我事,多會明哲保身----那時候,「明哲保身」可是至理明言啊!

這就是政治。幾個糊里糊塗的決定,幾個明哲保身,推卸責任的念頭,就幾十萬人的性命。政治的一塌糊塗,卻是如此巨大,如此驚人的力量。

不過此書始終不是論政治的。

本書的大部份篇幅,或正確點,全部篇幅,都是講地震中之生與死。

多少年來,作者為了寫成此書,不斷徘迴於生人與死人之間。從文中我們可看出,他將全部感情都投此唐山地震中。作者說,唐山是屬於他的,但我們也可以說,他是屬於唐山的。

本書是報告文學,資料詳盡,內容真確,把生與死之間演活在你面前,極具真實感。但它又不是呆板地說出數據而已,卻如說故事般蠻有戲刻性地道出一個一個的死或生。

雖有戲刻性,可都是血淋淋的悲情劇目。毫不感人,只是駭人,例如什麼大火煎出人油,又如什麼人半身被埋卻救不出,上半身在神志清醒中死去,又如什麼下雨下來,瓦礫間竟流出一條血水。歷歷在目,慘烈非常。

戲刻總有團圓結局的,書中儘有被活埋救出的生還者,也有生還者互相幫助等,也顯出多少人間溫暖。不過,生還者能夠謂之生還下來,背後是幾多性命的失去,才成就了他們「生還」呢?我想想也覺毛骨悚然。

作者曾問,是死者更不幸還是生還者更不幸。死者雖慘烈,卻不了了之,生還下來卻背負著一生的痛苦記憶,每天受到思想的折磨。似乎還是死了乾淨,「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死或生還,都不見得是什麼高興事。

我自己呢?到底我憑什麼更有生存的資格?我未捱過苦,更沒有什麼堅強的生存意志,但我仍未死,仍可在這裏胡言亂語,是什麼使上天對我優待?為什麼對不幸的人不公平?生命實在是何價?我不知道,只好問天?

還是佛家說得好,生是空,死是空,地震是空,安穩生活也是空,一切皆虛幻,勘破生死,四大皆空。謂他朝君體也相同,何樂生?何惡死?「無老死乃至無老死盡」……

看破紅塵,拋開一切,咱凡夫俗子,談何容易……

*********

我幸福,我以後不須再看此悲劇的《唐山大地震》,不須再為什麼輾轉難眠,我幸福。

我幸福,我真的很幸福。
註:中七高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提交分數的一篇讀書報告。近日有同名電影上畫,讓我記起這舊文,就貼上來。

那年懶,時間緊逼,沒看完全書,隨便翻翻,看了一點就寫了這篇文,更坦白地把自己沒看完書的事,藝術地寫進文中去,滿感性的樣子,胡說八道一番,效果竟然不錯,老師評語更說「情感豐富」云云,十分滿分中打了九分。

那時開竅,原來真有「說話的藝術」這回事,從此走上不歸路。

這篇是一個修定版,不過修定的很少。

2 則留言:

  1. 你中七就这么成熟了。。菲律宾的事怎么看。。

    回覆刪除
  2. 好CHOK... 拜托。。。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