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知性旅遊

黑白片:Mary of Scotland
早前跟老婆到北海道旅遊,旅程完結時,老婆問我,旅遊過的幾個城市,最喜歡哪一個。我想了想,答案竟然是我們路過稍留的非旅遊城市苫小牧。老婆問我原因,我說:「因為那最像是一個日本人住的城市,而不是一個旅遊點。」

近年每有出外,我對遊景點觀光越來越不感興趣——尤其是亞洲地區的景點,很多時為了迎合旅客的口味,就算是滿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地點,總會把這些有意思的部分隱藏簡化,只餘下純為方便拍照的景觀,除了一句「好看」外,通常都沒什麼其他內容。而我打從心裡討厭消費文化,旅遊時除了土產食物會買點來吃外,基本也不會購物。必到景點必吃美食必買手信這些港人至愛,我不少都缺席——我實在太不香港人了。

幾年前到蘇格蘭參觀古堡舊城,花老半天細讀了堡中各式歷史解說,對英蘇兩國的歷史恩仇產生強烈興趣,回港後即找書細讀兩國當年如何合併,更讓我買到陳年舊片 "Mary of Scotland" 來看看當年這段歷史的電影故事。

老婆借來的幕末歷史圖書
當年去土耳其旅遊,遊過蘇菲亞大教堂及那歐亞間的水道後,對當年的拜占庭的歷史非常嚮往,回港後好一段時間,拿著土耳其的地圖及歷史細讀,感受當年這接通歐亞的貿易交通關鍵重鎮如何在歷代戰爭中多次易手。

今次到北海道,旅遊期間最讓我念茲在茲,不是札幌拉麵、富良野花田或登別溫泉,卻竟然是當年和人侵佔蝦夷人的歷史。不過不知是否日本人大和意識特別強,在北海道期間,都只找到很片面的蝦夷人資料,唯有回港後再去找。

老婆跟我這樣旅遊會氣悶嗎?不會,還好我跟她這方面志趣相投,從北海道回港後她自己就找來了圖書,了解日本的幕末明治的歷史。或者我應該問她借來看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