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揮春哪去了……》
前篇寫後約四小時,約晚上九時許的時候我到鰂魚涌街市附近碰運氣,希望找到合心意的傳統簡單揮春。
大除夕晚上,大家都高高興興回家團年去,商鋪關門,燈光暗淡,街道冷清。我不抱著期望地走著走著,竟然真的給我在一關門的商店外,碰到一個擺賣揮春香燭地攤,一對老夫婦,沒有待在家中迎新歲,卻在這微涼的大除夕晚上,在這少有人煙的街頭暗角擺賣。
我隨意揀選了一些揮春後,遞給老伯伯,著其結算。老伯伯數算揮春的手抖得厲害,我看是得了柏金遜病,十數張揮春數了好幾分鐘。斜眼看見那邊廂,老婆婆坐在另一張小木椅上,雙手正捧著一盒沒餸菜的冷飯扒吃著——我想這就是他兩老的團年飯吧。
我看著老伯伯一張一張的揮春數算著,又看著祝福字句鋪滿在這小地攤,什麼「龍馬精神」、「合家平安」、「萬事勝意」、「如意吉祥」,洋洋喜氣的揮春,在此陰暗街角,卻分外突顯兩老的悽涼。
老伯伯算作十五塊錢,我在口袋裡拿了數十塊錢都給了他。他說不用那麼多,我著他收下,說「這是新年嘛!」,更誠心地祝他倆「新年快樂」,以及「生意興隆」——這我一向視為市儈的祝福,我真誠地送給他倆。
拿著揮春回家,路經百貨公司,趕辦年貨的客人,歡天喜地,躋得水泄不通。我再看到那個哈囉貓揮春,特價二十五塊八。
我想起老伯伯收下我那數十塊時,他及那老婆婆都笑得很高興,更向我道謝。這時我突然哭了出來。
很感動。這些傳統或者只有老人家仍然會去保守著。
回覆刪除祝豬年生活愉快,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