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十本書

被Jeremy點了名,要說十本影響我很深的書 ("the instructions are to share 10 books that have stayed with you in some way.")。

放在臉書上的留言,過了一段時間就很難找回來。我覺得這小回顧挺有意義,所以我放到自己的站去,方便自己以後重溫。(尤其因為我以前已寫過類似的,竟然找不回來……)

稍稍想一下,原來影響我很深 (或曰:很入腦) 的書,很多都時兒時讀物或入門級的讀物。


1. Slam Dunk / 男兒當入樽——井上雄彦

你好意思說,當你看到櫻本投入那最後的一球時,你沒有衝動跳起來高呼,或像安西教練一樣,站起身來高舉雙手默默無言卻內心翻滾嗎?

在我寫這段的時候,我眼睛仍然是濕濕的。

我果然是個天才。


2. 動腦筋科學問答——董烔明編譯

這是一本兒時的兒童科學讀物,是對我科學思考方式的啟蒙書。

如「冰塊在水中融了,水位會不會升高」一類問題,固然有趣,但此書給我更重要的啟示,是「凡事用腦想想,不要就眼前所見什麼,或人家說什麼就想當然接受了」。

原書早已丟了很多年,但名字我還記得,可見此書對我影響實深。


3. 漫畫莊子——蔡志忠

小學時老爸覺得我個性偏執,買了此書給我看,希望我看了後能比較「順其自然」。我卻特別特別著迷於「此數子者,事業不同,名聲異號,其於傷性以身為殉,一也。」

既然「一也」,我從此則更率性而為,認為對的就去做就是,從此走上不歸,也不願歸之路。


4.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戎子由牧師、梁沛霖博士合編

語意邏輯的啟蒙書。對此後至今在網上與人討論 (或曰罵戰),或指出一眾庸官或無能政客言詞有多荒謬,都很有幫助。

據說李天命本人近年性格變得偏執,若屬實則有點可惜。


5. 霸王別姬——李碧華

李碧華是我很喜歡的作者,她很多著作對我都「很入腦」。我少時相當純品 (現在也是),直如白癡。那時看了李碧華對人性抑壓的深入描寫,少年純潔的心就此被沾污了,印象深刻。從此對抑壓變態的人事物,就特別感興趣,特別想了解。

此外,我自以為,我的寫作風格有意無意都在模仿她——雖然好像仿得不怎麼像。

李碧華影響我的著作眾多,但只選一本,我就選《霸王別姬》好了——在抑壓的年代談抑壓的情感,特別困擾人——十年八年後想起兩位老人在澡堂相見時的那份無奈,心仍一沉。

早陣子我竟然有幸,跟李碧華在差不多時間在不同媒體,以相同題材 (談及王維基及喜羊羊) 發表文章 (這篇這篇)。與偶像同題為文,儘管內容不盡相同,我為此樂上了老半天。 


6.Tuesdays with Morrie - Mitch Albom

“The truth is, once you learn how to die, you learn how to live.” 

看過此書後,我想多了很多自己的死,覺得那是一件應該好好計劃的事——計劃過後,就知道活著為什麼了,每天早上起來都會讓自己好好活過那一天。

近年對死亡越來越不覺得是忌諱,例如早前就寫定了自己的身後安排。有時我叫人去死,是真心覺得死其實是一個可行的選擇,但似乎卻都在得罪人。


7. 孫子兵法

對我而言,通本兵法最重要就此句:「勝兵先勝而後戰,敗兵先戰而後勝」。

得說明,我第一本孫子兵法是小學時買的蔡志忠的漫畫版。後來人大了有看過其他較深入的文字及評論版,但都不及第一本那麼印象深刻。


8.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 Michael Hammer, James Champy

在九十年代盛極一時的MBA jargon "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基本上就是源於此書。那時幾乎香港任何公司都聲稱自己在進行BPR——雖然很多時只代表他們在cut head and cut cost。而另一些也不過只是在錯誤的運作流程上小修小補——原書本來就有一章說清楚這些小修小補其實都不管用,但就是有很多老闆以為自己好了不起,其實只是加重下屬工作卻又沒改善工序。

我至今仍覺得BPR是商學院內其中一個很有意義的課題,因其可推廣至任何類型的機構或團體或組織的運作上。香港那麼多人——包括不少老闆——掛著MBA銜,香港有做好BPR的機構或團體卻奇少,實在讓我嘖嘖稱奇。


9. 時間簡史——史蒂芬.霍金

(我年少時看的是中譯本。)

讓我覺得世界很大,自己及人類都很渺小。近年我經常上網看生物學及生命演化的資料,看得津津有味,或許就被此書影響。


10. 技術分析攻略——林瑞芬

其實,我一直都是一個炒股佬。

此書似乎算是天書級的炒股書,我約十年前看過,最近竟還在書店中見到其再版,連封面也沒改,可見長賣長有。誠然,此書只能作入門書,看了就以為什麼都懂而照跟,應該死得很快。


附加:金庸小說全套

曾經為自己「每套金庸都最少翻看過一遍」為榮,也曾為金庸書中「俠之大者」的世界觀有所感動。但人越大,越覺得這「俠」之慨念只是一個浪漫的個人主義,不要也罷。金庸最後三套所談的「江湖觀」、「因果論」及「治國觀」雖仍有點可取,不過個人主義依舊,已跟現在的我的價值觀有點格格不入了。一兩年前曾想再翻看一遍,結果看了一點竟然看不下去。因此,我沒有把金庸小說放到十大之列。

但我一想:我根本就是楊過嘛!我根本跟他一樣潚灑有型,讓每個女孩子都愛上我。那我又不好意思不談一下這系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