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1日 星期六

《少年滋味》Taste of Youth——並論青年人路向的選擇

意外驚喜導演謝票,當然借機與導演合照
幾年前看過《KJ音樂人生》,表面上是紀錄音樂天才成長的故事,但紀錄片也不只是一味敍事,最後一節竟鋒迴路轉,突然轉入探索父子關係對青年人成長的影響。有這最後一段,整個成長路的故事,就順理成章起來。當時深受感動。

得知導演新作《少年滋味》上畫,早已決定捧場。今天觀影時,竟遇上驚喜謝票場,事後更有機會跟導演聊上幾句,實在榮幸。

如導演所言,《少年滋味》是一部九位青年人的定格紀錄,紀錄他們這一年的這個時候,對自己對家人對將來的想法。他們背景想法及面對的問題都不盡相同,那些只對青年人有平面且刻板印象的觀眾,可從電影看到「癈青」以外,青年人很多其他不同的容貌。

《少》片最讓我有所感觸的部分,是其中幾位青年人,因為面對自己與家人對將來期望的分歧,而感到迷惘的故事。

幾年前我兼任了大學課程管理工作,教學外還要兼任處理學生們的學業、就業、甚至個人情緒等問題。接觸學生多了,留意到有些學生選大學課程,都是應家人的要求入讀我學系那些專業課程,而非自己的主意。他們與我接觸時,很清晰地表示自己對這專業沒興趣,但為免家人失望,唯有「唸那科做那科」。我為了保飯碗,總會告誡學生從事所讀專科的工作,工作前景較有保障云云,但我總也問問這些學生:沒興趣的話,何不按自己興趣去試試?

早陣子有位學生在我課堂內「畫公仔」(我課堂內學生只要不騷擾其他同學,我都讓他們做自己的事),我見她畫得挺不錯,就問她有沒有興趣做美術設計相關工作。她表示自己的學科專業很悶,有興趣一試。結果我介紹了她去出版公司做實習。後來聽說她表現甚佳,成了部門的得力要員,工作也很快樂——不過實習之後,她還是決定畢業後從事她覺得很悶的專業工作。或許,香港的現實只有如此。

《少》片中有幾位青年人,對自己眼下感興趣的事,以及將來的路向,都有清晰的想法。但他們的父母苦口婆心地施以各種壓力,口中說讓他們自己選,卻總希望把青年人塑造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那種人。結果這幾位只十來歲,本應還在追夢的青年人,竟然已經要面對這種茅盾,甚至放棄自己的理想,向父母定下來的現實低頭。看著電影中一張一張年青而無奈的臉,以及那些不甘心的眼淚,我想起我學生跟我說將來路向時的迷惘,心有慽慽。

儘管自己多年亂闖也沒出現什麼岔子,但我也不敢建議青年人不顧後果地亂闖。與其持老賣老地向青年人指手劃腳,不如應導演建議,鼓勵青年人看這部電影,讓他們都對其他年青人想法多點了解,從而反思己身,以決定自己的路向。始終將來的路,是他們自己走的,讓他們自己想清楚怎樣走就好。

觀影日:11/6/21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