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少林足球》

早兩天看了電影首影,看完電影後,是喜出望外。突然覺得,周星馳終於醒晤了,終於成長了。

周星馳式電影一向的失敗,最主要在於故事情節鬆散,為笑而笑。很多時為了加一搞笑橋段,而硬加一些與主題無關的內容,其中還不乏香港低俗粗鄙屎尿屁之流。有時為了「加強」笑位效果,甚至把該段內容死拖爛砌,翻來覆去搞他十幾二十分鐘,直至最愛笑的觀眾也笑不出來,方作罷休。結果笑位多了一個,氣勢卻減了十分,觀眾無法掌握故事重心,變成只有笑位,沒有故事。

劇力失衡,令誠意之作如《西遊記》、《食神》等(我未看《喜刻之王》),都只淪為不過不失之作。以往唯一倖免者,只一套《審死官》。
今次《少林足球》內,周星馳終於狠起來,大刀闊斧,把以往片中無關痛癢的枝節通通砍掉。砍掉這些雜碎,不代表不再好笑。相反,當晚觀眾笑聲不斷。每個笑位一出,點到即止,立刻回到故事身上,沒有刻意營造鋪張。故事發展不再像以往在笑位被點斷,劇情緊湊,故事氣勢連綿不絕。終於,繼《審死官》後,周星馳再次完完全全地拍了一套喜劇,而不再是拍了一堆笑料。

如在以往,片中張柏芝莫文蔚的那一場,必定濫砌硬講一大段,反正請來了兩個大牌,把姐兒們當「女優」般魚肉一番,勢必笑得呼天搶地;又例如千山萬水在中國內地千金買骨般請來的新星,原本也可以用來作賤玩弄一番,以求一笑。但在《少》片中,這些全變成頭等大「茄喱啡」,幾段加起來,不足十分鐘。無他,只因若將這些跟故事發展無關的戲份加重,勢必減弱故事氣勢,得不償失。

若要比較《少》及《審》,我反而認為《少》更勝一籌。原因是:科技進步了。不能不讚《少》片中的電腦動畫。入場之前,我一直也不知道原來《少》片是用了這許多電腦特技。而且特技效果挺逼真,算是港產片中少有的異數。更難得的是,《少》沒有像某些香港片(甚至荷里活片)般為特技而特技。特技令本片達到卡通化效果之餘,並沒有喧賓奪主,變成賣弄特技。

周星馳不但醒晤了,似乎野心也大了。《少林足球》,目標市場明顯不只是香港。全片都在上海拍攝,上海各式贊助,在片中隨處可見。而且,看看對白的設計,會發覺幾乎沒有了「廣東話笑話」(即那些只會用廣東/香港話說出來才會笑的的笑話,如諧音,香港俗語,如《唐伯虎點秋香》內的詩詞名句)。似乎本片不希望將來的國語版不會因方言不同而令國語人看不明白,十分照顧內陸及台灣市場。

更要一提的是,在首影禮當晚,大會請來了Miramax的代表到場,甚至上台致詞,完來《少》片賣了給Miramax作全球發行。當然這個「全球」會否只是東亞地區我亦無法肯定,但亦不排除Miramax因《臥虎藏龍》這股中國功夫熱把《少》片在歐美推出。事實上,當日在紐約看《臥》片時,那些美國人看見周潤發在竹葉上站著時,確是笑了出來。《少》片及《臥》片對他們來說,可能是當為中國科幻片看亦未可知。

《少》片的宣傳,不是「史詩式愛情故事」(笑),不是「鉅額投資」,不是「笑片之最」,甚至不是「電腦特技」(儘管做得甚好),卻是「周星馳誠意之作」。說的完全沒錯。現在上畫的電影中,若你只看一套,《少》是一個好選擇。選它,未必因為它是最好的電影,卻是因為「周星馳想拍一部好電影的那份誠意」,讓它比那些擺明「搵銀」的商業鉅著,顯得更有意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