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A.I.》散場之時,一直想著一個問題。纏繞多天,仍然想不明白:「《A.I.》到底想說什麼?」
不能不說,盡管我是不很明白《A.I.》想說什麼,片中主角那小孩子確實是個了不起的演員。他不只演活了一個小孩子,更演活了一個機械的小孩子。一個應該很活潑的小孩子,卻處處顯出一點點機械式的不自然,實在不是一個容易演的角色。演出之出色,不能不讚。
還記得第一次看到《A.I.》的宣傳,海報的一句"His love is real, but he is not."令我覺得,這會是一齣很出色的電影。這一句亦令我下定決心要去看這齣電影。
《A.I.》這電影,就像這一句給人的印象,看起來好像是很有?發性,很思考型的。在電影的第一幕,大伙兒開會的時候,其中一位與會者帶出的一個問題:「機械人會愛我們,但我們會愛機械人嗎?」本來就是發人深省,或最少可以成為一整齣電影的主題。又例如David經常問的,到底他母親如何才能愛他?為什麼不愛他?等等,都像告訴我們,這個故事,是一個希望探討問題的故事。
很不幸地,導演提出了好幾個這樣具?發性的問題,卻沒有提供具?發性的內容去探討這幾個問題。有如說教老師在這邊廂說了幾個很重要的問題,什麼也沒講解後,就跑到那邊廂在訴說著一個不太有趣又毫不相干的故事。聽者胡?故塗,不知所云,一臉迷惘。
就當什麼問題也沒提出過,這根本沒有探討什麼的打算,《A.I.》本身也不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本來的故事性就很有限,勉強可以說是主角David尋找母親的愛的故事。不過其間枝節甚多,而又跟故事主題無關(用來探討問題又說得不明不白),結
果東奔西跑而不知所云。另一問題是故事風格甚為陰沉,前部份盡訴說主角的家庭以及他跟家人的關係不佳;中段卻突然變成古怪神奇的小木偶奇遇記,到處見到各種機械人的慘況;最後重拾陰沉的調子,主角失落、迷惘,甚至「自尋短見」。無論怎樣看,也不能說是令人看得很愉快的電影。
其實史提芬史匹堡,一向是個出色的說故事人,但卻不是個思想家;或者若果他是的話,他表達他思想的手法似乎有些失敗。若平實地說個故事的話,史可以把故事說得很動聽很吸引,大白鯊、朱羅紀等都非常了不起。但每次他想在電影中談些思想的東西,通常就變得一團糟。其中就算最出色的《Saving Pirvate Ryan》,它結局那一少段「原來戰爭是這樣影響著ryan的一生」這個訊息,也交代得太兒戲及粗糙,成了片中唯一敗筆。
《A.I.》的故事,其實處處滲著可以發揮的元素,放在史提芬史匹堡手中提問式的輕輕帶過,似乎有點兒浪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