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4日 星期六

Capote《冷血字傳》--05奧斯卡的小前奏

湊巧,連看了三齣奧斯卡提名最佳電影,分別是Munich,Capote及今天看的Brokeback Mountain。即管按喜歡的先後次序分別說說。

先說Capote《冷血字傳》

人物傳奇,近年固有佳作,如Ray及Beautiful Mind,但總像有點公式化,就是某某奇人,因才華而有所成就時,卻又因緣際會,受到人生重大錯折,轉而進入人生低潮,幾經身邊人的支持,以及自身努力,最終走回正路云云。

可能說個異人的生平,曲折離奇,已足令我等平凡人物嘆為觀止,拍手叫好。當然以上所提都是好電影,但這類以主角一生所眾多事情串連而帶動的傳奇故事,相較於《冷》這另類作,則略顯得對主角心理描寫有所不足了。

《冷》好像不是一個人物傳奇,故事內容只包括了主角Truman Capote一生中很短的幾年,童年的回憶或老年的感慨這些經典場面都欠奉。但,又可以說童年或老年亦已交代了。老年的一部分,在片後短短的文字簡述已足夠,就是從此主角基本上封筆沒再出版小說,有意無意指出事件對主角人生的影響重大。而關於過去,電影中好些小片段,主角有幾句話特別提到自己的童年或家人。不過更能了解主角,是通過主角與死囚Perry的對話,了解到死囚的過去,你基本上可以知道主角的童年,大概也是這個樣子。事實上,故事其中一個引人入勝之處,就是主角在與死囚的交往中,發現了自己的過去。

It's as if Perry and I grew up in the same house. And one day he went out the back door and I went out the front.


相近的過去,令主角對死囚產生了非常親近的感覺,儘管主角不想承認,甚至還堅稱對方只是自己完成鉅著的一個工具,但兩者間其實建立起實在的友誼。這個茅盾點,是全電影的關鍵,亦是故事令人無法釋懷的地方:當你突然找到一個見背景相近而視己為友的人,但卻不惜騙取對方信任索取資料,為自己鉅著得以面世,甚至還故意拒絕援助,間接協助送對方上刑場。你能以怎樣的心情面對自己及對方?

茅盾的極致,在故事尾段出現。死囚臨行刑前,希望跟主角見面,主角猶豫良久,甚至已到達該處附近,仍選擇逃避,困在自己房中,輾轉卻亦不得或不捨得不跟對方見面,甚至還看著對方就刑。就刑的一刻,鉅著得見天日不令主角興奮,悲慟不已,到底是為朋友之死而流淚,還是為良心的責難而難過?

《冷》片的成功,主角演員Philip Seymour Hoffman居功最甚。我觀影之前不知Truman Capote何許人,不知道其怪異聲線及矯揉造作有幾多意義,但光觀看演員能把Capote那種內心茅盾,人前歡笑,背人神傷,那種不自在感覺,刻意地不刻意,卻又清楚深切地表現出來,就覺得此君演技非凡。

傳奇故事新的演繹方式,加上主角的出色表現,令我給與《冷》片於這三齣提名電影中最好的評價。

參考文章:
《冷血字傳》:作者已死


後記:本片主角獲本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