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7日 星期日

外婆

三四十人圍在病床的旁邊,都望著外婆。沒有人說話,大家都像在等著一件事情,環境靜得有點怕人。

我外婆兒孫甚眾,子女八人,各自成家,孫兒十五人中,如我般已成家者也有四人,加上我兩位表姐共生了四位曾孫,家庭聚會都是一大堆人,若在外婆家中吃飯的話,都是只有小孩子的坐位,其他人都是站著來吃的。當然,這樣成員齊全的家庭聚會也只是大時大節偶一為之,就算農曆年拜,也未必同時出現——那天在醫院大伙兒都到齊了,我心就想,之前一次那麼齊人,好像已是很久以前的事——而且,以後就未必再有機會了。

大家在床邊靜心等著一陣子,外婆情況卻反而慢慢平伏下來,事情並沒有發生。大概大家心中都想,繼續等下去又不是,又不成無端走開,都繼續靜靜呆著。護士這時走過來,打破悶局:「不是說每次只能兩個親友進來探病嗎?大伙兒都出去。」一大伙人徐徐散去。偏偏媽媽就在爭議,說要留下看護著云云。

孩時,表姊弟們年紀相若,一向玩得投契,每有外婆那邊的聚會,我都喜歡去。後來年紀大了,漸漸發覺好像媽媽不特別希望回外婆家似的,印象中有幾年好像一年才跟那邊的親戚見面一次。那幾年後,一眾孩子都長大成人各有前路,連我也跟孩時的玩伴變得疏離了。

媽媽跟家人疏遠,我一向都不明白。這些年來,媽媽每說起跟家人關係時,就很情緒,偶爾埋怨自己跟外婆關係不好,偶爾說老爸不喜社交的性格把關係都搞壞了云云。據媽媽說,因為她跟家人關係不好,她少時就獨自搬離自立了,嫁老爸時也沒怎樣跟家人商量。

媽媽少時的事我不清楚,後來我懂事以後,卻見到每有關於外婆家裡的事,媽媽就緊張兮兮,每每都立場強硬,力排眾議,把討論都弄彊;她又非常在意家人對自己的看法,我少時某次成績不錯,我自己也不覺得是什麼一回事,她倒要四處跟其家人說,其他人不怎麼欣賞,媽竟為此傷心起來。我作為兒子,有些時候也看不過眼,心想如此這般,跟誰也很難有什麼好的關係來。

雖說關係不好云云,媽媽倒其實是很關心外婆的。近幾年來,外婆老了體弱,媽總為外婆張羅什麼體檢食療的事。外婆生病了,她就堅持要為外婆就醫,跟姨舅們鬧意見。總覺得所謂跟外婆關係不好,根本就無從說起,不過是媽自己性格偏激,心中有個結,自己把情況搞垮,與人無尤。

在病房外大伙兒又再等了一下,始終大家在醫院其實也待了幾小時,姨舅輩就在商量,各家輪流更替看守著,有些什麼就通知大家。臨行前媽媽叮囑,說第二天有時間就來看看外婆,謂時候也不多。根本,媽就是最在意的一個。

第二天早上十時許,還未有機會再去看外婆多一次,就在辦公室收到媽媽的來電,說外婆走了。

我一直以為,外婆走時媽會情緒激蕩。但媽在電話告訴我外婆走的很安詳,媽的情緒倒像很平靜,我有點意外。

外婆八十多歲,臨行前滿堂兒孫齊集醫院都見過一面,大概也無憾了。守夜當晚,大伙兒氣氛也很輕鬆。就只有在化寶時,大家情緒特別高漲起來,一眾人把什麼大屋、車子、金銀財寶、家屋用品等一一送進火裡去,眾人大叫:「婆婆,收野啦(接收東西啦)!」、「媽,收大屋大車啦!」不知是否心理作用,總覺得是媽媽她叫的特別響亮,也特別傷感。

我有時懷疑,是否因為兩人關係太親密,令一方面太在意對方的想法,反而給自己壓力,令自己無法釋懷,反把事情弄彊。假若雙方都放鬆一點,或者從一開始,關係就自然舒適得多了。

有人說我像我媽媽,我有時想,也有點像。

婆婆好走,媽媽是很疼你的。
相關文章:
父親
母親

2 則留言:

  1. 喜歡你寫這樣帶點感性的文章. 最近心緒不寧, 我也要寫東西感性一下...

    最後也希望你的婆婆好走.

    回覆刪除
  2. 看得眼睛都紅了
    節哀順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