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蹤》好像是杜琪峰的電影,其實杜只是監制,導演是杜電影中編劇的常客游乃海。電影看起來像杜琪峰,但其實又跟杜琪峰有些分別,剛陽味不重,兄弟情不夠,情節不複雜,人性不深入,但事事中規中矩,沒有驚喜,不會失望,人人期望可達到。作為電影節的開幕電影,非常合適,因為非常「標準」。
對很多香港人來說,「標準」就好,大家都說什麼也錯不到那裡——「死不了人」。既然這麼多人都說「不錯」,那我自己就不用思索太多自己的目標打算,不用考慮太多自己的喜好準則,不用擔心太多自己的是非價值,一切簡單,多好。
總之大家都開始說杜琪峰是好導演,有他參一腳的電影不論導演與否就「標準」了;大家都說電影節很有文化,一窩蜂去購票就「標準」了;大家都說跑馬拉松很健康,體能不夠「抽筋」也參加就「標準」了;大家都說寫Blog很流行,一人開一Blog抄文也得開就「標準」了;大家都說美滿工作就是薪高糧準,不管死去活來行屍走肉亦心甘命抵就「標準」了;大家都說理想對象就是郎財女貌,不論貌合神離同牀異夢都走在一起就「標準」了;大家都說政治首長只要經濟搞好,不論選制惡劣公義莫問亦「標準」了。
人云亦云,什麼都大概好像不錯,就「標準」了。
什麼都按大眾的標準行事,失卻了個人判斷,缺乏了獨立思想,結果真的盡如人意?「標準化」了,則個人喜好平庸化了,獨立判斷模糊化了——或曰「大眾化」了。
家附近有家漢堡店新開張,這陣子每天也大排長龍,大概等那幾十分鐘甚或上小時。光一個漢堡,又不是限日沽清,也不是天下奇珍,用得上我們花上那麼多時間去等待?因為大家都在排隊,我們也去排隊則夠「標準」?若去自己想想,是否有更得我們花時間的地方?
《跟》片十分「標準」,大概大家都會覺得不錯的。至於決定選看與否,則看你參考大家的標準,還是自己另有標準了。
真正關於這齣電影的參考文章:
適合在內地上映的《跟蹤》——香港仔公國(特別鳴謝公爵邀請觀影)
[...] 延伸閱讀:《跟蹤》Eye in the Sky —— 非常「標準」 by 司南 [...]
回覆刪除[...] 總之大家都開始說杜琪峰是好導演,有他參一腳的電影不論導演與否就「標準」了;大家都說電影節很有文化,一窩蜂去購票就「標準」了;大家都說跑馬拉松很健康,體能不夠「抽筋」也參加就「標準」了;大家都說寫Blog很流行,一人開一Blog抄文也得開就「標準」了;大家都說美滿工作就是薪高糧準,不管死去活來行屍走肉亦心甘命抵就「標準」了;大家都說理想對象就是郎財女貌,不論貌合神離同牀異夢都走在一起就「標準」了;大家都說政治首長只要經濟搞好,不論選制惡劣公義莫問亦「標準」了。(…閱讀全文) [...]
回覆刪除說真的,這篇談電影的部分不長而精要,但後面的聯想不錯。也收到連線去了。
回覆刪除http://www.hkifflink.net/2007/03/31/1024/